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肖君交易鑫优配
“各部门紧密配合、环环相扣,提升了劳动争议化解水平。”提及近期调解的一起生育津贴纠纷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武一飞说。
不久前交易鑫优配,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一家企业上班的王女士,生育休假结束返岗后,企业长期拖欠其应享有的2.5万元生育津贴。王女士多次与企业沟通催要无果。
由乌鲁木齐市总工会设立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嵩山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通过日常排查及时发现这起劳动纠纷。作为劳动争议“总对总”多元解纷机制的重要枢纽,该中心迅速依托“法院+工会+街道调解中心+金牌调解员”联动体系开展调解。
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发挥专业优势,指派劳动争议领域的法官提前介入案件交易鑫优配,为调解工作筑牢法律根基;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坚实代表,化身“智囊团”,为调解提供政策解读与支持;街道金牌调解员则凭借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,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。各部门紧密协作,形成“法律释明+政策解读+情感疏导”的调解合力。
调解时,法官率先“把脉问诊”,明确指出企业拖欠生育津贴的行为已构成违法,详细梳理津贴核算标准、支付责任主体等争议焦点,向企业清晰预判“补缴滞纳金+行政处罚+强制执行+声誉受损”等多重法律风险,为调解工作奠定法律基础。工会代表则从社会价值层面切入,强调保障女职工生育权益不仅是企业应尽的责任,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,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。街道金牌调解员发挥“穿针引线”作用,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“亮明法律红线”,另一方面耐心引导王女士理性表达诉求,指导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补充完善材料。
通过“背对背”释法明理、“面对面”协商沟通,双方的分歧逐渐缩小。针对企业提出的资金周转难题以及王女士材料不全的问题,法院与工会共同引导双方制定务实解决方案。
在多方见证下,王女士与企业签署书面调解协议,为确保协议能够履行,嵩山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发挥“总对总”机制的后续跟踪优势,启动“案后回访”机制交易鑫优配,持续跟踪企业和王女士的履约情况。一个月后,王女士按时补齐材料,企业也如约将2.5万元生育津贴汇入王女士账户。
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